The Big Issue發展社會投資有道 協助受惠機構履行社會價值

The Big Issue一直致力幫助社會邊緣人士改善生活。(The Big Issue圖片)
The Big Issue的雜誌銷售團隊。(The Big Issue圖片)

社會企業在發達地區及國家盛行多年,其功能主要為彌補政府政策或行政上的不足,擔當扶助弱勢及發展社區的任務,而英國社企業發展歷史悠久,可說是其中一個社企發展最蓬勃的國家。筆者月前赴笈英國,向大型社企The Big Issue(大誌)取經,希望將英國的經驗應用到本港社企的營運之上,以促進本會乃至本港的社企發展。

The Big Issue於1991年成立,一直讓社會邊緣人士擔當雜誌小販,讓他們賣The Big Issue雜誌,賺取生活費,改善生活。The Big Issue至今已解決了上萬名低下階層的經濟問題。

上述運作模式,相信是普羅大眾對The Big Issue的印象。「The Big Issue的雜誌業務基本上盈利甚少,對整個集團而言可謂微乎其微。」The Big Issue相關負責人向筆者表示。實際上,The Big Issue在這些年來,已漸漸轉型成為一家着重於社會投資(Social Investment)的社企,而「Big Issue Invest」正是機構旗下負責社會投資的部門。

他們提到,由於政府不傾向福利政策,The Big Issue現時接管部分以往由政府帶頭的項目,如社會慈善項目及社企的發展,這亦變相成為The Big Issue發展的契機,補足社會福利上的空白。

「我們用不同的途徑籌款,捐款則會被用於資助初創公司、社會投資或長期投資,如房屋、運輸等,」他們表示,「營運方式不着重於給投資者回報,大部分的投資都會成為社企的營運及發展資金,而不是『錢搵錢』」。

數據顯示,機構旗下的基金會(The Big Issue Foundation)管理着1.5億英鎊(約15.25億港元),投資及貸款額則由2萬英磅至300萬英磅不等。基金會不只會在投資前,仔細審閱受助公司,更會協助受助公司執行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簡稱CSR),令到公司有良好的改變。「我們長遠的目標是讓受助公司能好好履行社會價值」,他們稱。

The Big Issue為將自身理念推而廣之,素來十分歡迎向其他合作或受助機構分享「The Big Issue」之品牌。正如其雜誌業務,加盟機構只要承諾執行The Big Issue的宗旨,如讓弱勢社群賣雜誌改善生活,就可以使用其品牌。

憑着此推廣方法,雜誌在法國、台灣、日本、南非、澳洲等均有發行。難能可貴的是,The Big Issue總部不會干預其他地區的發行內容,也不會向分部徵收營業所得。

不過,The Big Issue在投資或支持其他慈善機構的同時,也遇上一個頗為矛盾的情況,就是受助機構直接支援受助者,包括經濟上的援助,而非透過機構的安排,讓受助者為社區提供服務而賺取生活費。「這違背了我們『授人以魚,不如授之以漁』的行事方針」,他們向筆者稱。

另一方面,電子支付現時大行其道,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The Big Issue亦與時並進,推出電子收費QR碼,這無疑能讓消費者方便付款。不過,他們告訴筆者,電子收費並未得到小販團隊的熱烈支持,因小販團隊當中有若干數量的犯毒癮者,一旦他們使用收電子收費,就有機會受到監察,不便買毒品。

他們的小販團隊由低下階層組的賭博上癮者、酗酒者、流浪漢等組成,而電子支付則是大勢所趨,相信這將會是The Big Issue亟待解決的事情。

(筆者廖珮而女士為《Creator 愛・創意》雜誌出版人及社會企業研究院總幹事)


其他專欄文章